第三课 新约圣经的历史

中间时代

  从旧约玛拉基书到新约福音书,其间有四百多年,神的默示和启示不再出现。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“沉默时代”。到先知玛拉基时候,犹太人已分化为两部分:一部分在古列王的特许下归回耶路撒冷,结束流亡生涯;一部分散居各地,有许多住在埃及,巴比伦和波斯的商业中心。在尼希米以后一百多年间,波斯继续管辖犹大。波斯帝国对属土的宗教文化采取宽容政策,因此犹太人继续享受宗教信仰的自由。祭司长被任命为地方的统治者,直接向波斯王朝负责。

  主前333年,希腊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,占领了犹大,允许犹太人行使犹太律法,并在安息年豁免纳贡。他又在埃及建造亚历山大城,鼓励犹太人在此定居,让他们享有与希腊公民相等的权益。从被掳时期起,不断有成批的犹太难民逃向埃及。移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,开始把希伯来文写成的旧约圣经译成希腊文,成为后来著名的《七十士译本》。在亚历山大推行的希腊化政策下,以色列的语言和文化渐渐希腊化。许多犹太人取希腊名字,接受希腊的哲学思想,并尝试将希腊的学术与犹太教的信仰结合起来。追随希腊文化的撒都该人,保守的法利赛人和禁欲的爱色尼派逐渐分化。

  亚历山大死后,叙利亚王朝统治犹大。犹大地被划分为五个省份:加利利,撒玛利亚,犹大,特拉可尼和比利亚。叙利亚统治者安提阿哥为消灭犹太教,将异教神像置于圣殿,又以猪为供物献祭。他还下令禁行割礼,禁守安息日和犹太人的节期,将违者处死,并烧毁犹太人的经卷。这些迫害引起犹太人的愤怒和团结,主前168年,由马他提亚家族的马加比兄弟领导的犹大独立运动爆发。主前165年,犹太人的义军攻入耶路撒冷,进入圣殿,清除所有异教物品,重新安放耶和华神的圣坛,这成为后来节期“修殿节”的由来。自主前142年,开始了由马他提亚家族的世袭统治。犹太民族重新独立,恢复祭司和圣殿敬拜。

弥赛亚的等待

  主前63年,罗马的庞贝将军占领耶路撒冷,犹大沦为罗马属地。地方首长先由王族出任,后由皇帝任命巡抚担任。当基督降生时,希律成为犹大的支配者。罗马政府对犹太人采取宽容的态度,只要他们服从罗马的统治,便不干涉他们的宗教与生活。在希律执政时,犹太人的事务可以由自己管理,并有公会作为独立的法律机构。

  被掳期间,由数位先知将弥赛亚的预言发扬光大。在此期间,犹太人的盼望集中在弥赛亚的身上。当时最普遍的观念,认为弥赛亚是一位战士型的君王,以色列政治上的拯救者。祂是大卫的子孙,又是类似摩西的先知,将会以政治家和军事领袖的姿态出现,消灭犹太人的外敌,制胜列邦,率领神的选民得胜,获得平安与荣耀。有关弥赛亚的观念,从但以理书开始,在后来的启示文学中不断出现。在次经《以斯拉后书》中,预言罗马统治之后便是神的国度的来临,一位公义的统治者弥赛亚将循律法治理。当祂完成祂的工作后将逝世,而审判也随即来到。

弥赛亚的降临

  耶稣的降生应验了旧约弥赛亚的应许,祂降世的使命,正如祂的名字的意义所表明的,是要解决人类的罪恶问题,并恢复人与神的关系。新约福音书记载,耶稣为童贞女马利亚之子,在约主前4年生于伯利恒。耶稣降生的那一夜,正是约瑟和马利亚遵从罗马的政策,来到伯利恒报名上册的日子。祂出世后的第八天,按照律法的规定接受割礼。到第四十天,就是按律法的要求满了洁净的日子,约瑟和马利亚带祂到圣殿,行奉献长子给神的仪式。耶稣在拿撒勒逐渐长大,继承父业成为木匠,并以长子身分,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。

耶稣的生平

  耶稣从三十岁开始传道,在这之前,祂来到约但河,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。又被圣灵带到旷野,禁食四十天接受魔鬼的试探,当祂胜过试探后,开始祂的传道生涯,在家乡加利利的各会堂里教训人。以后大约三年半的时间,祂藉着传道、训练门徒、医病赶鬼、行神迹、宣讲天国的福音,把自己的身分表明出来,并把神国的使命传递给门徒。

  对当时的犹太人而言,他们所仰望的弥赛亚是政治上的领袖,能领导以色列复国,摆脱罗马的统治。而耶稣来不是要作领袖君王,而是作一个卑微受苦的仆人;所以犹太人对祂所传的信息,或激烈抗拒,或不理不睬。在耶稣的整个传道事工里,祂一直与当时的宗教领袖发生冲突,招致他们的敌视和恨恶。而祂的门徒犹大,将祂出卖给犹太和罗马的统治者。耶稣被控亵渎和图谋造反等罪名,接受审判、戏弄和侮辱后,被钉在十字架上,从而成就了神的旨意和拯救世人的计划。而在祂死后的第三天,门徒们发现耶稣从死里复活。其后,耶稣多次亲自向他们显现,命令门徒往普天下去作祂的见证。并在四十天后,门徒们在橄榄山聚集时,耶稣被接升天,并应许在世界的末日再临。

初期教会时代

  在五旬节,即耶稣钉十字架后约第五十天,圣灵降在门徒身上,使他们得到能力,开始在耶路撒冷传讲耶稣。所以耶稣复活的信息,便四处传扬开来。以后,因使徒们继续努力不懈地传扬福音,耶路撒冷成为初期教会的中心。

  初期教会由使徒负责教导工作,施行耶稣亲自设立的洗礼和圣餐的仪式。信徒之间凡物公用,不分彼此。他们聚在一起祷告赞美神,凡事谢恩。初期教会也有明显的权柄和能力,神藉着使徒施行神迹奇事,让人看见神的大能,许多人因此信主。

  起初教会集中在耶路撒冷,因司提反殉道而开始的大逼迫,促使门徒们分散到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,而使福音能突破地域的障碍和种族的隔阂。

  曾逼迫教会的保罗悔改后,推动将福音向外邦人传开。在安提阿教会的差派下,保罗进行了前后三次的宣教旅行。第一次旅行布道的范围在居比路、帕弗、旁非利亚、以哥念、路司得和特庇一带,吸引了不少外邦人归主,并建立了教会。在主后50年的第二次宣教旅行中,保罗登陆马其顿进入欧洲,在腓立比、帖撒罗尼迦、庇哩亚、雅典和哥林多等地传道,并建立了教会。主后52年,保罗进行第三次宣教旅行,经加拉太、弗吕家到达以弗所,并在以弗所停留两年多时间。其后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,囚禁于罗马。经释放后于主后66年再度被监禁而殉道。

  (* 编注:请见本书「耶稣生平地图」「初期教会时代的地图」

作业(讨论题目):

. 中间时代又被称为什么时代?你认为其理由有哪些?

. 中间时代的众先知所预言的中心信息是什么?他们的期待是什么?

. 耶稣的主要活动有哪些?和以后教会的事工有什么关系?